top of page

一對ㄧ教練力:在一對一會議中發展你的影響力--用對的方法幫助別人成長

一對ㄧ教練力:新時代工作者一對一會議的意義,不僅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,更在於建立長期的關係與信任。新時代工作者需要的,是一個能夠尊重他們自主性、引導他們成長的管理者。
一對ㄧ教練力

在多數人的認知中,影響他人常常意味著說服、指導、帶領,甚至是管理。但對於新時代的工作者來說,「影響」真正發生的時刻,不是在被指令後完成任務,而是在某場對話中,感受到自己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信任,進而願意主動改變。


這一章,我們將從最日常卻最具挑戰的一個管理情境——一對一會議出發,探討如何以「教練式對話」的方式,真正賦能我們身邊的夥伴。這不只是調整說話方式或會議流程,更是主管角色的一次轉譯:從控制者,轉為陪伴者;從糾正績效的評鑑者,成為點燃內在動力的引導者。


我們正在面對一個對意義感更敏銳、對關係更真實的新世代,他們不願再只是扮演任務接收者的角色,而渴望成為能夠參與對話、共創目標的合作者。他們要的不只是「你告訴我怎麼做」,而是「你能不能陪我一起想,這件事對我有什麼意義?」這樣的需求,正是教練力展開的起點。


在這一章中,你將看見:一對一會議可以如何成為賦能他人的場域;主管如何透過傾聽、提問與支持,打開對話的空間;以及在面對世代溝通、心理距離與信任挑戰時,如何讓「教練力」成為你穩定影響的核心能力。

這不只是關於「怎麼說」,而是你選擇用什麼姿態,與人建立關係。真正的影響,不是改變對方,而是讓對方,願意為自己而改變。


重點一:展開與「個人」非工作環境的對話,而不只是討論「工作」

 

對自主性追求,讓他們在一對一會議中渴望討論的不僅僅是工作本身,而是與個人相關的更多層面。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對話,被看見、被理解,而不只是被當成完成任務的工具。對他們來說,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非全部。一對一會議應該是一個讓他們能夠表達自我、分享情感的空間,而非單純地圍繞績效或進度檢討展開。當對話延伸至情緒、生活和個人成長,他們更容易感受到來自主管的支持,從而建立起更深層次的信任與連結。這樣的關係,不僅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,也能讓會議成為連結人心的契機。


重點二:更多「傾聽與覺察」,而不是「告知與傳遞」訊息

 

新時代工作者需要在對話中找到自己的聲音,而這需要主管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傾聽,而非僅僅傳達指令或結論。他們不希望被「告知應該怎麼做」,而是希望通過對話探索自己對工作的想法和感受。主管在一對一中的角色,不再是主導者,而是協助者,透過深度傾聽和反饋,引導他們去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潛力。這種對話的核心在於,讓新時代工作者感覺到他們的意見被重視,而非被忽略。當他們的觀點被認真對待時,他們會更有意願主動參與,並且展現出更多的主動性與創造力。


重點三:避免「應該」的指令,更多激發「想要」的可能性

 

對新時代工作者而言,工作的價值感是驅動他們努力的核心。他們不僅僅想知道「應該怎麼做」,更希望透過對話理解「為什麼要做」以及「如何能讓這項工作與自己產生連結」。主管的一對一對話,不應該僅僅傳達明確的指令,而應該啟發他們去思考工作中的可能性與意義。這種對話模式,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,還能讓他們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。當新時代工作者覺得工作不再只是例行公事,而是能夠與自己的願景產生共鳴時,他們的參與度與投入感自然會顯著提升。

 

要讓一對一會議真正符合新時代工作者的需求,主管需要從形式到心態進行調整。一對一不再是單向的績效檢核,而應成為一場平等且有意義的對話。當主管能夠理解新時代工作者對自主性、意義感和個人價值的渴望,並將這些元素融入一對一會議時,會議將不僅是一種管理工具,更是促進員工成長與激發潛力的重要契機。

 

四、與新時代工作者進行一對一的五大步驟

 

面對新時代工作者,我們需要用教練式對話與引導來激發投入。以下五大步驟,是我常用的參考方法:


步驟ㄧ:先邀請他們理解你的管理目標,讓他們站在跟你一樣的高度一起解決問題


渴望被視為平等的合作夥伴,而非僅僅是執行者。他們希望參與到更大的脈絡中,了解主管的管理目標,並從更高的視角去理解問題。這樣的參與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責任感,也能讓他們產生更強的投入度與創造力。


如何實踐?

  1. 將他們視為問題解決的合作夥伴,讓他們參與決策的過程:

     •     「如果你是主管,你會如何處理這個挑戰?」

2.      問引導性問題,幫助他們從更高層次的角度思考:

     •     「從團隊的角度出發,你覺得什麼是目前最重要的突破點?」

     •     「這件事對整體運作的影響可能有哪些?」

3.      分享你的管理目標,並邀請他們提出建議或補充,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團隊運作中的重要一員。

當他們能夠理解整體目標並積極參與其中時,他們不僅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,還能為團隊帶來更多創新的解決方案。


步驟二:溝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,而不只是怎麼做


新時代工作者的行動動力來自於對工作的意義感。他們希望了解工作的背景與價值,明白自己的角色如何影響團隊或公司的整體運作。當他們理解「為什麼要做」,而不僅僅是「怎麼做」,他們更有可能全心投入並展現創造力。


如何實踐?

  1. 在溝通中加入背景資訊,幫助他們理解工作的意義:

「這件事情對公司的意義是什麼……」

2.      問引導性問題,讓他們思考工作如何與自己的價值觀或成長目標連結:

「你認為這項任務對你的長期發展有什麼幫助?」

「你覺得這件事和團隊整體目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?」

3.      將目標連結到個人的成就感或成長,例如:「完成這件事會讓你在這部分有很好的提升,這對你的職涯會有幫助。」

當他們感受到工作的意義,並能將其與個人目標聯繫起來時,他們的投入度與適應力會顯著提升。


步驟三:過程中,別只討論事情,要關注他們的感受與思維


新時代工作者對於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更模糊,對他們來說,情感與價值觀與工作的連結同樣重要。他們希望被看見的不僅是工作成果,而是整個人。主管若能在一對一會議中關注他們的感受與思維,就能更有效地建立情感連結,幫助他們從內在找到工作的意義。


如何實踐?

  1. 問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,將對話從任務層面延伸到他們的價值觀與感受:

「這個專案對你來說,最大的收穫是什麼?」

「未來你希望在工作中達成哪些突破?」

「這件事對你有什麼啟發或意義?」

2.      嘗試理解他們的情緒狀態,並給予適當的支持,例如分享自己的經歷,讓對話更有溫度。

3.      鼓勵他們反思自己與工作的連結,幫助他們找到更深層次的投入動機。

透過關注感受與價值觀,主管不僅能激發他們對工作的熱情,也能提升他們對團隊和目標的認同感。


步驟四:持續支持他們走向目標的自主性,請引導而非指導


新時代工作者抗拒傳統的命令式管理方式。他們希望主管成為支持的後盾,而非過度監督的管理者。他們需要感受到自主權的存在,同時知道有需要時可以尋求幫助。主管需要透過引導而非直接指導,來尊重他們的決策過程。

如何實踐?

  1. 讓會議成為雙向討論的場域,而非單向指令的傳遞

  2. 鼓勵他們主動尋求幫助,同時尊重他們的節奏:

     •     「我可以怎麼幫助你更好地達成目標?」

     •     「這裡有什麼部分是你希望獲得支持的?」

3.      表達對他們選擇的信任,即使他們的解決方案可能與你的期待不同,也願意給予空間。

這樣的支持方式,能讓他們感到自主權與安全感並存,從而更有信心主動承擔挑戰。

 

步驟五:最後,給他們更多思考與探索的空間,讓他們自己與自己連結的意義

新時代工作者擁有極高的適應能力,他們不需要過度的指導,而是需要自主探索的空間,從中找到自己的答案。主管的角色應是支持他們的過程,並在之後提供成長與發展的資源。


如何實踐?

  1. 使用開放式問題,引導他們自己思考解決方案:

「你覺得可以怎麼處理這個問題?」

「有哪些資源是你認為需要的?」

2.      提供探索期,讓他們有時間深思與消化,避免逼迫即時回應:

「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再討論你的想法?」

「當你有進一步的想法時,請隨時告訴我。」

在他們提出初步解決方案後,與他們共同檢視可能的選擇,提供建設性意見,而不是直接給出結論。

 

五、結論:新時代工作者的一對一會議是一場合作的無限賽局

 

與新時代工作者一對一會議的意義,不僅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,更在於建立長期的關係與信任。新時代工作者需要的,是一個能夠尊重他們自主性、引導他們成長的管理者。同時,主管也需要明白,一對一會議並不是單方面的努力,而是彼此進一步了解與支持的雙向合作。

 

在這場合作的賽局中,主管的每一次調整與努力,都是向新時代工作者邁進的一步;而新時代工作者也會主動回應這樣的進步,試圖更接近主管的期待。這不僅是單純的溝通策略,而是一種信念——相信新時代工作者也希望在這樣的對話中,獲得更多的啟發與幫助。他們渴望在一對一中找到方向,尤其是在充滿變化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中,能有一盞指引他們前行的明燈。相信這樣的努力,你會發現這些年輕世代的潛力,遠比你想像中更能帶來驚喜與啟發。
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